这部现实题材新剧,尺度和深度齐飞
本文作者:豆瓣 @特立独行的MissK丨
首发公号:特立独行的MissK丨
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
2018年最火的韩剧,非《天空之城》莫属。
经营教育的悲哀,父母压迫下的成长,全都血淋淋的呈现了。
相比起上层社会畸形的教育模式,校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事件更能触发共感。
这部新剧,就把焦点放在了频上热搜的「校园暴力」上——
美丽的世界
아름다운 세상
导演: 朴灿弘
编剧: 金智宇
主演: 朴熙顺 / 秋瓷炫 / 吴万石 / 赵汝贞 / 南多凛
首播: 2019-04-05(韩国)
许久不见的秋瓷炫再度回归韩剧,豆瓣评分8.4。
这并非韩剧第一次谈起「校园暴力」,《学校》系列、《愤怒的妈妈》等都是以此为主题。
在施暴者以及被施暴者的背后,往往都存在着家庭的因素。
《美丽的世界》就聚焦在了这一群家长上。
和《天空之城》极其类似的调性,第一集就让你毛骨悚然。
月全食之夜,少年善皓从楼顶坠落。
一个孩子的坠楼,预示着一个家庭的陷落。
随之而来的,是善皓父母对真相的探求——
这绝对不是普通的自杀事件,坠楼而下的背后定隐藏真相。
只可惜,真相早就被埋葬于悲伤之下。
善皓的父母不知道,学校和加害者不想让别人知道,负责搜查的警察又懒得去知道。
真相,就像是躲在地球影子中的月亮一样被隐藏了起来。
数日调查无果之后,警戒线被撤了,血迹也被清洗了。
除了善皓的家人,其他人都想着赶紧将这件事遗忘。
偏偏此时,网上曝光了一段善皓被同学暴力殴打的视频,一轮对真相的挖掘与掩盖之争又再度掀起。
有人苦于寻求真相,也有人费尽心思想要隐藏真相。
“美丽的世界”,看上去是多么地讽刺。
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,表面有多美好,背后可能就有多丑恶。
善皓与施暴的孩子,善皓的家庭和其他孩子的家庭,就像是两组鲜明的美丑对比,现实太残酷,美好又太容易被摧毁。
你不知道明天和危险哪个先来,就像为人父母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学校这个“美丽的世界”中做着什么、承受着什么。
“学校很纯洁,孩子很单纯”,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个问句,因为有太多反驳的实例。
剧中的“复仇者联盟”里,从称号中就可以看出每个孩子的“组织”地位。
小胖子基灿自称“美队”,其他几个孩子也被分配了复联中有背景的英雄角色,唯独出身单亲家庭、母亲经营着便利店的英哲被指定为“蚁人”。
以家庭背景将同学分为三六九等,有钱有权就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。
在这群孩子眼中,打人、侮辱人就是一种玩乐解压的方式,根本不以为然,比成人还要百无禁忌。
你很难说他们为什么选择某个孩子欺负,可能那个孩子身上的某个特质就是霸凌者眼中的原罪。
恶很平凡,实施恶行的孩子也很平凡,所以这才更令人心痛。
他们比社会上的黑帮更恐怖,因为黑帮从不掩饰自己的坏人模样,但这些孩子却会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尽可能地装成“好孩子”。
孩子天真的本质,让他们对“恶”更加无惧。
霸凌,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荣耀。
而面对霸凌,面对校园暴力,如果被虐者只是不理睬就可以逃过一劫么?
答案是:不会的。
你因为息事宁人而沉默、忍让、认错,只会挑起他们更大的施虐欲望。
犯错的人,不会因此而意识到,自己错了。
在善皓被打的视频中,他本有机会反击英哲,但想到是朋友而下不了手。
可是,被善皓当成朋友的英哲是怎么做的呢?
在善皓被打时弱弱地站在一边,亲自上阵打时一脚踢得比一脚狠。
善皓出事后英哲选择了退缩和沉默,唯一害怕的是东窗事发牵连自己。
也许我们不能责备英哲,他也是被逼无奈。
如果他不动手,那么被打的就是他。
在这种情况下,只有随大流才不会被当成“异类”,只有抱团才是“正常”,这就是大多数校园暴力的怪圈。
我们常问——现在的孩子,到底怎么了?
如果要追根溯源,那么这种可怕和可悲,自然源于成人世界的崩坏。
基灿爸爸去学校闹事时,责怪老师为何不好好看好学生,自己儿子又不是凶手,善皓不过是自己跳下去的。
圣才妈妈去找俊锡妈串口供时,说自己儿子不会乱说话,一切都是英哲说出去的。
静美妈妈传播“善皓父亲搞外遇、母亲是疯子”的谣言,却不觉得自己有错。
教导主任自始至终没有关心过善皓的情况,只担心着学校的声誉和自己的仕途。
善皓爸爸对警察说道——
“能为孩子做任何事的人就是父母。”
反过来,如果孩子犯了错,父母也会千方百计帮他们掩饰摆平吧。
有了错没关系,交给爸妈来处理,你只要专注于学习。
在父母眼中,即便是杀人犯罪,也不过是一次失误罢了。
不要再用“他还是个孩子”,来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赦令。
俊锡的理事长父亲告诉他:你是未成年人,如果碰到强求或审问就赶紧联系我;
教导主任对善皓的父母说:学生都是未成年人,警方面谈不是为了追究责任;
俊锡警告参与打人事件的同学:我们是未成年人,我们不想说警方也没辙。
因为他是孩子,被害人一方就应当对追责适可而止。
“未成年人”的标签,让他们对犯罪更加肆无忌惮。
实际上,就因为他们还是孩子,他们的错才更不能被轻易原谅。
在剧中,导演的用心之处在于用镜头去说客观地说事,给观众足够的空间去思考,而不是强求他们将矛头指向谁。
他用细节和特写去展现讽刺与矛盾,他给了事件中每一方均等的表现机会。
在善皓就读的学校里,墙上还挂着“无校园暴力的清净学校”的认证横幅。
善皓的父母回忆起善皓小时候第一次入学的场景,他跨过了迈向学校大门的那条线,宣告着离开父母的全方位庇佑。
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,线这边的学校会成为给他带来最大伤害的地方,这道线成为了善皓的生死线。
在一个少年遭受校园暴力的背后,他身边的每个人都有罪。
当善皓向妈妈表示不想去上补习班,向正在备课的爸爸请求一起去吃夜宵,在出事前给父亲打电话却没接时,难以想象当时他内心该有多无助。
而这也是父母事后想起来最后悔自责的事,其实孩子一直在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,可惜当时总有别的事情比孩子重要。
父母关心自己的工作多于孩子,关心孩子的成绩多于身心。
在出事前,善皓妈也是众多为孩子成绩下降而担忧的家长中的一员。
更讽刺的是,善皓父亲在他出事前正在处理自己学校的一起校园暴力事件。
当然,我们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善皓的父母。
因为我们未必会做得更好,哪怕是英哲妈妈这样的水准都未必能达到。
剧中的英哲妈妈,是事发后唯一对此事感到愧疚想要弥补的家长。
但当善皓妈找上门质问时,负罪感在那一瞬间都变成了护犊。
扪心自问,如果是你我,在这样一起事件中会扮演什么角色?
扭曲的画面,扭曲的人心,敢怒不敢言,便是旁观者的原罪 。
不能只有我一个人「在看」👇